华杉投资接受广东广播电台专访,谈后疫情资本市场变化暨二季度策略

发布时间:2020-09-08 16:03:11 作者 :

近日,广东广播电视台FM953股市广播五一特别节目专访了华杉投资,就后疫情资本市场变化暨二季度策略进行交流,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01

疫情期间,对比全球其他央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还是比较收敛的,是否意味着后续人民币贬值的这种预期相对较低?



答: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规模贬值的基础,也就是说贬值的压力会有所减弱。首先,得益于我国较早控制疫情、复工复产和出台的财政刺激、经济刺激,我们在前期2、3月份全球新兴市场货币普遍大幅贬值过程中,人民币表现相对坚挺,贬值幅度明显小于其他新兴市场货币;接下来人民币是否贬值,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在全球衰退的大背景下,美元会持续保持相对强势,但关键还是要看不同经济体资产的吸引力和预期投资回报率的对比情况。


首先看美国复工复产的进度和经济复苏进度,如果复工复产超预期,则全球资金加速回流美国本土,其他货币贬值压力会上升,如复苏低于预期,则其他货币贬值压力会相对下降。


其次看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资产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情况,总体而言,随着复工复产和财政刺激,我国二季度经济反弹力度会继续加大,世界银行预计我国2021年GDP增速高达9.2%,未来中国将会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趋势,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好的投资市场之一有利于维持较为强劲的人民币需求。


3月初美股暴跌引发流动性危机,外资短暂流出近1000亿,但随着欧美大规模放水和财政刺激,流动性危机已经基本解除,这几周外资已经恢复持续流入态势,4月外资流入超500亿,前A股外资持股比例仍然较低,长期而言增长空间巨大,在相对较好的基本面支撑下,预期仍然会持续提升。所以,我认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规模贬值的基础。



02

中国央行在疫情期间使用的货币工具还是较为谨慎的,降准也是用的定向降准,而不是全面降准,是否说明后续央行的货币工具还是比较充裕?对于市场的流动性预期来讲是不是也是一种好事呢?


答:全球及中国流动性危机大概率已经过去,而且我们可以使用的货币工具还是比较多的。


我们得承认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20年的全球经济或会萎缩3%以上,其中发达国家将普遍出现负增长,而中国和印度也仅是勉强维持正增长。经济的大幅下滑,同时也意味着破产和失业压力激增。如何帮助这些陷入困境的居民和企业,避免债务危机?


全球央行这一次大印钞是史无前例的。在美国,已经出台了3轮财政刺激政策,合计的刺激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而第四轮4840亿美元财政刺激即将推出,前4轮财政刺激总额将达到2.6万亿美元,占到美国19年GDP的12%。在过去的1个多月内,美联储的总资产增加了2万多亿美元,比去年末增长了超50%,其中大部分是国债,但也有很多是风险资产。在日本,其政府推出了108万亿日元的刺激计划,相当于日本19年GDP的20%。在欧元区,截止4月17日,欧央行今年以来已经新购了6000亿欧元的资产,相当于欧元区去年GDP的5%。


在中国,为了对冲疫情的影响,政府加大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1季末的广义货币M2增速从去年末的8.7%升至10.1%。随着各类逆周期调节工具充分运用、专项债规模加大、再次发行特别国债,各类利率走廊持续下行。而且,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工具比较多,相比欧美国家在利率水平上还有优势,在流动性上是不用过多担心的。


如果大家相信疫情终将结束,未来中国的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加上中国广义货币增速已经回升至两位数,那么相比于持有几乎没有回报的现金类资产,未来无论是持有优质的房产还是股市,应该会有更高的回报,新的一轮资产泡沫或正在酝酿。


在房地产一城一策、房住不炒这个主基调下,我们认为股市的机会可能会更大。长期来讲,股市也是有望持续承接房地产的外溢资金,股市优质资产尤其值得关注。



03

在过去的一季度当中,受疫情影响,我国GDP下滑的幅度是史无前例的,资本市场跟经济是同向的,但是也会有一点的领先。您认为资本市场在以后是否会扮演更重要融资的角色?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四月底也宣布了创业板注册制,是否表示国家希望后续资本市场可以在融资上承担更多责任?


答:在2020年1季度,受疫情影响,中国实际GDP同比下降6.8%,名义GDP同比下滑5.3%,这是历史罕见的负增长。


资本市场和经济的关系得分几个维度来看,长期来看,资本市场肯定是反应经济基本面的,国家经济的增长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要素,宏观走势和行业发展趋势也离不开国家经济基本面的发展,A股里面的长期牛股如茅台、万科、美的、格力等都是由于其有基本面支持,且所处行业发展景气的原因。但短中期讲,股市和GDP情况并非实时对应,影响股市走势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全球的一些博弈、一些黑天鹅事件等,种种因素会综合形成投资者的心理预期、风险偏好,从而短期内影响股市走向,有时甚至会和经济基本面出现较大反差,比如2014年的时候就是这样。


就目前资本市场政策形势来看,整体情况是友好、开放、进取的。当下,我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处于前所未有的受重视程度,而且这个进程从2018年就开始了,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2019年2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定位把资本市场在国家治理和顶层设计中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相应的,资本市场改革2018年底特别是2019年来进入快车道,包括科创板的推出、再融资新规、创业板借壳放开、创业板注册制、新三板精选层、定增新规等,政策开放友好,大力推动直接融资,资本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这是必然趋势。



04

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严重,中国也遭受很大损失,想请教一下您对接下来国家可能出台的政策和即将到来的两会有哪些预期和展望,您觉得哪些行业会率先走出疫情影响,哪些行业会有不错的投资机会?


答: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全球经济、中国经济有很严重的影响,CMA预计全球经济2020年萎缩3%,也就是说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提前进入衰退,中国经济周期弱企稳遭遇强干扰,预计全年GDP既定目标难以实现,主基调由“六稳”向“六保”过渡。


从行业上看,短期来讲,线下消费和服务业严重受挫,尤其是餐饮、旅游、会展、交通运输等服务型行业,纺织服装、电子等行业预计今年收入会显著下降。但从长期看,社会消费将在疫情缓和后迅速修复,消费升级方向明确,国内消费增长空间仍然巨大,会孕育诸多确定性高的投资机会。GDP增长贡献度结构中,消费贡献度会继续提升,受益刺激政策,2020年投资增速韧性较强;受疫情影响,净出口贡献度下降,相关行业和公司要回避。


在投资机会方面,我们首先是长期看好科技领域。中美在各领域尤其是科技领域的博弈具有长期性,国家对新型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大科技行业的投入尤其是关键领域、技术、应用的强度会继续增加,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趋势不变,相应的行业和公司有望持续受益。持续看好大创新、硬科技、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特别是新型基础设施、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5G产业链(华为生态圈、苹果生态圈)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特斯拉生态圈)等,包括产业链基础网络、核心硬件、关键应用和技术研发等方向中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公司。


看好2020年汽车行业复苏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过去几年来乘用车产销同时下降说明汽车生产商对需求下降有足够的预期,乘用车库存处在2015年来的低位。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汽车是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整体消费负担老百姓也能够承受。


看好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应用场景加速落地的相关机会,包括小家电、生物制药研发、医疗信息化与设备等软硬件、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超市及新业态电商、商务快递、在线娱乐及游戏、虚拟现实与全息技术等方向,这些新的业态有望迎来中长期趋势性机会。


看好传统行业的结构性机会。目前市场估值分化明显,不少蓝筹公司和白马股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区间。考虑到诸多传统领域和周期性行业的集中度都在加速集中,“龙头效应”、强者恒强格局汇越来越明显,这些行业中的好公司存在明显的结构性机会。尤其是大消费各细分领域中的高速成长企业和龙头公司,尤其是具备国际影响力或垄断地位,品牌溢价能力和产业链定价权强,资产结构和经营现金流质量好,股息率较高,受外资和长线、稳健资金增配的公司。


当然,具体到投资决策上,基本面和股价并非实时对应的,投资决策还要密切结合政策导向、市场风格变化等维度进行综合判断,不可一概而论。




05

这次疫情在全球蔓延,很多产业链遍布全球的行业都受到影响,尤其像刚刚您提到的汽车行业,供应链遍布多个国家,受影响尤其大,之前关于“逆全球化”、“去中国化”言论也层出不穷,您是怎么看待这种言论的?以及疫情会对全球化有怎么样的影响?


答:“逆全球化”、“去中国化”等言论是部分悲观媒体的看法,不能代表实际情况,我认为没必要过多担心这方面。一二月份国内疫情对我们出口订单的供给造成了影响,三月份以后全球疫情的蔓延,很多国家采取的措施也导致了整个供应链很多环节中断,对国内很多进口订单也造成了影响。在现在深度全球化的一个体系下,各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行业,没有一个企业是一座孤岛,没有谁够独善其身。目前“逆全球化”、“去中国化”等言论更多是部分悲观媒体传出的,不代表实际情况。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我国工厂更多处于供应链的中下游环节,或者是国际代工的一个角色,上游一些关键的原料和零部件包括核心技术仍然不同程度的依赖进口,所以这几年才有一些像中兴、华为这类事件,也倒逼我们去加快发展这个高精尖的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


产业链转移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我们看到近些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尤其是中美之间贸易摩擦是非常的明显,部分的产业链转移更多是国际博弈的因素,加上我们内地土地成本和用工成本的一个优势丧失,而且今年是美国的一个大选年,也不排除有借这方面去炒作的一些要素。但全球化趋势短期很难改变,也不会说短期与中国脱钩,就像黑石集团苏世民讲的,中国一旦停工,很多国家所有的进口都没了,因为他们进口100%以来中国。所以现在的部分转移,不是说想要完全撤离,而是使他们的供应链不是百分百依赖中国,就是这么一个目的,所以,可能在媒体解读上也会有一些误解。总体而言,说全球产业链这个供应链要断裂是无稽之谈,是不会实现的。


而且我们也看到,我们国家对整个产业链的部分转移也有了明确的认知和应对思路,近日国家提出了“六保”,“六保”里面就有一点是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全球产业链很难找到能够替代我们中国角色的国家和地区,要跟中国完全脱钩是不可能的,这个是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一个过程。但是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是会变化的。



06

一季度或者说疫情期间,A股市场防疫概念板块涨势火热,医药股都白马变黑马狂奔了,您对于当前A股市场医药股的估值是怎么看的?


答:目前医药股的估值我认为不能够一概而论,需要分散来看,部分公司是有业绩和基本面支撑的,也有部分是借机炒作的,这部分需要小心回避。整体来说,医药股还是有韧性的,可以关注一些有基本面支撑但是估值不是那么高的公司,重点可以关注一些成长较快的细分赛道,包括医疗器械和医药消费品等等。而且,一季报也都已经出炉了,疫苗、CDMO、CRO、公共卫生,补短板等都有望长期增长。



07

作为机构投资者,布局A股应该说起码有这个资金或者说资本的优势,而对我们的一般的投资人来讲,您觉得应该怎么去发现哪些行业有机会,最重要的是怎样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从而获得这个超额收益呢?


答: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专业投资上的思路,能力、投入的时间都是有较大差异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地向成熟资本市场去发展,投资对投资人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从历史规律来说,任何一个资本市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的比例都是不断上升的,相对来说,个人投资者更多地会把资金委托给专业的投资机构来管理。


我们认为需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而且是经过市场验证的一个投资体系来支撑,才能够持续取得超额的收益,其中投研能力非常关键。我以我们华杉投资为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投资体系.


华杉投资成立以来,管理的产品整体取得了稳健的高额收益,大幅跑赢同期市场指数和同类资金的表现。我们在2019年获得了一些荣誉,包括私募排排网、万得资讯、朝阳永续等主办方的奖项,都排在各平台同类策略的前十名,我们之所以在过去几年能够穿越周期,获得超额收益,得益于我们对自上而下投资体系的高效运行。




我简单展开一下。在宏观方面,我们通过关注货币、产业政策,来判断行业增长以及市场风格的变化,在现在利率持续改革的一个环境下,我们也密切关注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在行业维度,我们通过分析国家长期性和周期性的宏观经济规划,来判断潜在受益的一些行业,而且,我们除了跟踪国内各个行业的边际变化之外,我们也会重点跟踪欧美市场,因为欧美市场是我国制造业最大的一个终端市场,所以密切跟踪这两个成熟经济体的经济走势,有助于帮助我们提前去预判一些行业的需求增速;在公司角度,我们也有比较完善的一个投研体系,核心是围绕基本面研究和市场面研究来展开的,基本面包括竞争力分析、人的分析、业务分析、分析财务、经营风险的分析等,市场面,我们会去关注个股当前估值和历史估值的水平,也包括它的重要股东的一些变化,公司和同行业公司的比较等。


通过自上而下研究,华杉投资形成了选股的黄金漏斗,用来确保进入股票池的标的公司,不管从宏观政策导向、行业的趋势、市场的偏好还是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场面,总体而言具有比较优势的,这也为我们创造比较好的一个投资结果打下很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华杉投资也比较强调主动管理、仓位控制和择时投资,我们通过判断和识别市场风格的切换,准确地去做择时投资并且顺势而为,这样为我们带来了超额收益。


最后,华杉投资强调利用对冲工具应对市场下行期的风险。比如说2020年以来,我们所管理的产品在全球由欧美市场引发的暴跌期间,很好控制了净值回撤,并顺势获得净值新高,这也部分得益于我们充分利用了对冲工具的风险对冲功能。


我认为未来的投资对投资者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建议个人投资人更多的还是选择专业的投资机构去进行产品投资。



08

虽然美国新冠疫情的数据还是比较让人担心的,但是美股方面,已经从最低点反弹了约25%,能否说明全球疫情影响的边际在改善?接下来的五月份的市场的情绪是否会比较稳定?咱们A股的投资风险偏好是否也会有所提升?


答:是的,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欧美疫情高峰的到来,外围不确定性的减少,疫情的边际影响正在减弱。最近一个月,美股出现了技术性的反弹,情绪相对来说是稳定的。反观国内市场,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减税降费等宽松财政政策,财政赤字也在提高,利率水平下行,LPR降息和降准空间拉伸,专项债和特别国债规模扩大,去杠杆步伐暂缓,全社会无风险收益率有望继续下行,股市整体风险偏好和估值水平有望提升。


另一方面,目前资本市场持续改革,创业板注册制推出、新三板改革落地、再融资新规出台,整个监管政策也非常友好支持上市发展,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增强预期。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疫情对全球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其实刚刚开始,全球经济衰退是大概率事件,我们判断未来资本市场更多是结构性机会,而不是系统性机会。对投资者来说,去识别受益行业、判断市场风格尤为重要,也需要投资者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