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免税行业,未来空间还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1-01-15 16:01:06 作者 :

01、免税行业基本情况


什么是免税?


免税是指由国家或地区授权的免税商向品牌商(或渠道商)购买商品,免去进口环节税费(关税、消费税、增值税),在免税店以免税价格卖出。


1.jpg


免什么税?


免税购物(DutyFree)是指免去商品进口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购买人群既有本国人员,也有外国人。


免税商品免除的税额=完税价格×关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率)。


注:

1.完税价格,进口货物以进口货物运达我国输入地点的到岸价格为完税价格;以银行帐单或者明细单、发票所列价格为依据。

2.组成计税价格,是指按照计税价格应当包含的因素计算合成的计税价格。进口商品在国内没有同类产品售价时,需要组价。

3.消费税是价内税,属于组成计税价格中的一部分,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均是含消费税在内,除以(1-消费税税率)意思就是把消费税计入组价之中。


2.png


免税商品免除的税额,可看成是税差红利,其中部分红利让渡给消费者、剩余红利由免税企业留存,由免税企业来切这块儿蛋糕。


免税渠道除了节省了关税、消费税、增值税,并且采用品牌商直采模式、省去了层层分销加价。


免税商品的价格优势显著。免税渠道相比于一般渠道的价格优势一般在20%以上,而对于热门的高消费税率商品香化、烟酒、奢侈品而言,免税渠道价格优势能达到40%左右。


主要业态有哪些?


欧美主要以传统出入境免税为主;亚太国家在发展传统出入境免税的同时,为了截留本国消费外流,积极政策创新,发展离岛免税、市内免税店等。


国内免税业态主要包括:出入境免税、离岛免税,以及市内免税店.


出入境免税:传统机场、口岸、港口、机上免税等形式,出入境的本国人/外国人均可购买,是国际惯例的普遍形式。目前国内主要由京、沪、广机场免税贡献,京沪机场免税占比超过2/3。


离岛免税:主要指海南离岛免税,针对离岛人士,可针对本国人及外国人,包括三亚、海口市内免税店,和海口美兰机场免税,与日韩离岛免税的模式类似。


市内免税店:目前包括针对外国人离境市内免税店、针对本国人的入境市内免税店,体量较小,品类较少,额度较低。市场空间更大的是针对本国人的出境免税店,目前政策还没放开。


3.png


4.png



免税商品品类有哪些?


全球免税商品销售额中,香化类占比约40%,烟酒类占比25.3%(烟占比15.4%、酒占比9.9%),精品类商品(手表首饰类)占比21.3%,三者合计占比86%+以上,其他是糖果、电子产品等。


5.png


其中香化品类增速最快。


6.png


香化、烟酒类毛利率更高。


一方面,有税环境下税率越高的产品,免税的价格优势越突出,竞争力越强;另一方面,香化和烟酒是标品,规模效应更强;精品类商品,属于非标品,规模效应不足。

7.png



02、免税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免税行业目前竞争格局:寡头垄断,龙头市占率接近90%,今年6月以来政府新增免税牌照,市场竞争增加。


免税本质作为国家财政的让利,我国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牌照及免税店新增需由财政部上报国务院审批,实行国企专营,目前参与主体为中央或地方国有企业。


今年6月以来政府增加牌照,政府意在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做大市场,引导消费回流,拉动内需,对于行业龙头而言空间释放的意义远大于竞争。


我国居民免税消费需求旺盛,然而消费外流明显。


中国人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69%购买发生在境外。根据要客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奢侈品市场规模约3817亿美元,其中中国人全球奢侈品消费额达到1527亿美元(对应人民币10628亿元),占比高达40%;这1527亿美元中国人消费额中,发生在境外的为1052亿美元,占比高达69%。


10.png


而免税店是国人奢侈品购物的首选渠道,中国人也是全球最主要的免税消费群体,77%购买发生在境外。据世界免税协会统计,中国人消费了全世界约40%的免税品,其中77%发生在境外,2019年境外购买免税商品总体规模超过1800亿元,是境内消费额的3.3倍;2019年中国免税业销售额5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占全球免税市场的份额仅9.3%。


11.png


政府希望通过引导有序竞争,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做大市场规模,加快引导海外消费回流


我国免税业务实行国企专营,免税企业都是国企,跟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现在政府新增牌照,并不存在说看传统免税企业不顺眼(他们本是利益共同体),而是在中央扩大内需的决策思路下,政府希望通过增加市场供给主体的方式,活跃市场,激发活力,加快做大市场蛋糕,促进海外消费回流。


国内大循环+需求侧改革+最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内需的再次强调,免税作为中高端消费回流的主要引擎,政策端发力日益增强。


国家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出将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意味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回流成为目前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在此背景下,免税渠道因具备政策控制精准、价格优势、周转快速、品牌调性优异等特征成为承接消费回流的首选渠道。


回头看这几年的政策效果明显,这两年中国居民境内奢侈品消费额增长快,占比提升明显。


13.png



政府虽然增加竞争,但国情决定了,只能是国企专营下的有限竞争(适度有序),而不会是某些人担忧的完全市场化竞争。


消费回流的核心抓手在于形成能与国外免税商抗衡的竞争力(面对全球竞争,规模优势才是核心竞争力,后面会具体分析),多年来政策方向为引导行业集中、培养免税巨头,这一逻辑如今也并未改变,引入竞争仅仅是有限竞争,意在盘活国内市场。对行业龙头而言,空间释放的意义远大于竞争。


有限竞争:适度有序。考虑到过度竞争易把利润让渡给上游国外品牌商,并难以形成价格优势,违背消费回流初衷,竞争将处于有序、合理范围之内。


有人简单拿中国跟韩国免税市场类比,韩国免税市场是完全市场化竞争大,担忧中国未来也会走向市场化竞争。


注:韩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免税市场,主要购买群体来自中国人(占比7成以上)。


要去弄清楚,韩国产生这样的行业竞争格局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中国和韩国发展免税的国情的差异?各自适合的发展道路是否不同?


通过分析发现,两国国情的差异,导致两国免税行业发展道路的差异,中国不可能走向韩国式的完全市场化竞争的道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国企专营下的适度有序竞争。


中韩两国免税行业发展有哪些具体差异?


中韩发展免税背后动因都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两国免税行业格局发展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中韩产业链完备度、旅游业协同效应的不同、目标客群不同、参与企业性质差异,使得政府对免税业顶层设计差异较大。


14.png


1)中韩香化产业链完备度不同,导致两国免税业政策差异:我国香化工业发展不足,免税垄断集中符合国家长远利益;韩国有成熟的香化产业链,免税竞争利于产业链规模扩容。


中国是化妆品消费大国而非制造大国,韩国是化妆品制造和出口强国。我国免税店内国外奢侈品牌几乎占到100%,国内并无高端香化工业支撑,因此,我国免税政策垄断集中以将行业利润最大化留存在国内,这符合国家长远利益,而竞争扩张只能将更多利润流至境外上游品牌商。


韩国免税店内国内香化品牌占到40%,国内拥有成熟的香化产业链支撑,因此,韩国免税政策趋向竞争以实现免税行业规模扩容并促进香化工业繁荣,于是国家可收取后端税收以弥补前端流转税损失,这也符合其本国利益。


2)中韩旅游业协同效应不同,也导致两国免税业政策垄断性差异:我国免税业不能给旅游业导流,垄断集中可将利润留存国内;韩国免税业为入境游导流,竞争可以扩大入境游收入。


我国免税消费集中依赖国人出境游,仍处于旅游带动免税消费阶段,而免税消费不能给旅游业导流,只有垄断集中才能将更多免税利润留存国内。


韩国免税消费主要依托外国人入境游,而大受欢迎的免税消费也能给入境游导流,带动了酒店、景区等旅游子板块的发展,韩国可以增强竞争做大免税规模,进而扩大其入境游收入,因此韩国免税企业如乐天、新罗等不仅经营免税,还经营酒店等旅游业务以获得协同效应。


3)中韩免税业目标客群不同,影响两国政策垄断性程度:我国免税店客群主要是本国人,垄断集中一定程度保证国内有税零售商利益;韩国客群以外国人为主,竞争对国内有税零售商影响小。


我国免税店着力吸引本国公民消费,境内公民占三亚旅客97%,离岛免税店主要由国人贡献,预计机场免税店同样由国人主导。


韩国免税店重点吸引外国游客购物,外国游客贡献韩国免税销售额79%,外国人驱动了市内免税店高成长,竞争性政策刺激外国人消费增长,对本国客为主的国内有税零售商影响不大。


中韩政府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目标一致:中国实现免税利润高增、获得国企的免税利润分配;韩国实现多行业扩容、收取多环节税收,并达成促内需、稳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目标。


我国政府制定免税政策利益最大化的公式=(免税国企利润分配+所得税收+特许经营费)-(冲击有税企业的流转税+所得税),为了最大化免税国企收益、最小化有税企业损失,我国政府实施免税国企专营政策。


而韩国政府制定免税政策利益最大化的公式=(免税企业所得税收+特许经营费)+(促进香化生产企业的的流转税+所得税)+(促进入境游企业的流转税+所得税),为了最大化免税、上游香化、其他旅游业利益,韩国政府实施竞争导向政策并通过产业链扩容,达成促内需、稳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目标。


15.png


行业核心的竞争壁垒是什么?


如上述所述,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免税经营只能国企来做。那么,在国企专营这个前提条件下进行讨论,中国免税业一直以来都是不止一张牌照,牌照从来都不是垄断的,参与的国企主体都有牌照,只是牌照多少和齐全度的差异,现在政府还在增发牌照,引进新的经营主体,所以说行业的核心竞争壁垒就是靠牌照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那么,大家相互之间现在比拼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


我们从免税行业产业链来看,规模优势才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16.png


免税产业链上游一:品牌供应商,与其议价,核心看规模。


免税商品的品牌供应商包括:


1)香化类产品的供应商:主要包括全球三大化妆品集团雅诗兰黛、欧莱雅及宝洁集团等,日本四大化妆品集团花王、资生堂、高丝和宝丽奥蜜思等,韩国化妆品集团LG及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等。


2)烟酒类产品的供应商:各进口烟酒企业,如雪茄龙头帝国烟草、斯堪的纳维亚烟草集团等,帝亚吉欧、保乐力加、宾三得利等酒类集团,国内主要包括如茅台、五粮液等各类酒类企业,中华烟等烟草企业。


3)精品类产品供应商:主要包括LV、法国巴黎春天(PPR)(包括Gucci、YSL等品牌)、瑞士斯沃琪集团(Swatch)等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集团等。


免税运营企业对上游供货商的议价能力,核心看规模,采购规模越大,议价能力越强,通俗理解,量大从优。

具体来说,免税运营商与品牌商的谈判,不仅仅包括对采购商品综合折扣的谈判,还包括发货配比(额外赠品等)、营销费用支持、商品尤其畅销品供应速度等诸多方面。


免税产业链上游二——销售渠道:市内店渠道,免税商相对强势;机场渠道,机场相对强势。


免税商与渠道商博弈,分渠道看:


1)市内店:从全球免税的渠道来看,市内免税店一般是自有或租赁物业,主要依托其本身牌照特许优势,加之市内免税店本身还具有良好的客流辐射效应,因此若租赁物业,免税运营商议价能力通常相对较强;若自有物业,免税运营商一般能争取相对较低的土地成本。


2)机场店:而机场凭借其特殊地理位置在与免税运营商租金博弈中占据主动权。


尤其对于国际枢纽机场,其得天独厚的口岸地理条件带来的优质国际客流优势突出,在与免税商议价中占据绝对主动权,通常可以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筛选免税运营商,采取保底租金+提成租金孰高模式收取租金,综合租金水平通常较高。国际枢纽机场的扣点率(提成)在35%-60%的区间。


国际枢纽机场公开招标模式,对免税运营商的评判包括财务分(保底租金+提成租金)+技术分(免税运营商在竞标门店区域客群优势或品类方面的过往优势如何?针对性的竞标方案如何?能否有助于提升机场购物的整体形象和规模等等诸多方面),核心是评判免税运营商的租金报价、规模优势及运营实力。


免税商的规模优势提升有助于增加其与机场渠道议价能力的砝码。国际枢纽机场最终也倾向于国际免税龙头,国际排名前10的免税巨头,主要是其本身良好的免税运营实力及规模实力背书。也倒逼免税行业强者恒强,加速国际免税运营商的规模扩张和份额集中。


免税产业链下游:面向消费者,国际比价下免税运营商需直面全球竞争。


免税是全球市场,竞争来自于全球而非仅国内。除了享有特殊政策的离岛免税店(2011年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出台),其他类型免税店均需要出入境才可购买,这就决定了国内免税店面临来自全球的竞争。


从下游终端消费者角度,个人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核心关注一是价格优势,二是品类丰富程度,因此要求免税运营商终端售价保持竞争力,且需保持与多品类不同品牌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使其经营品类不断完善丰富等,也倒逼免税运营商形成规模优势。


17.png


总体来看,免税运营商与上下游的博弈:倒逼规模优势成为核心。


18.png


规模优势是行业核心竞争壁垒,其次是渠道优势、供应链优势、运营管理优势。


后面3个优势可以进一步加强规模优势,规模优势的增强也可以提升后面3个优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结果就是强者恒强。



3、行业长期增长前景广阔


增长快,今年下半以来海南离岛免税爆发式增长。


2019年中国免税销售额约545亿元,同比增长约38%。过去5年年均复合增速20.1%。


20.png


海南离岛免税爆发式增长。


疫情下国人出境活动受限,加速了消费回流进程。


这种变化是有力的疫情防控和政策红利双重作用下的结果。2020年7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对国人免税品消费额度、品类等方面进行了升级扩容,政策效应非常明显。


消费者在商店开门之前就已经在排队了,有的店面每天接待三万多的消费者。离岛免税极大释放了中国消费者的免税消费需求。


21.png


截止12月14日海南4家免税店提前完成2020年300亿的销售目标,同比翻倍,预计全年最终完成销售额315亿(包含免税+有税),其中免税商品超过260亿,同比+91%。


2020年12月23号,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强调,加快出台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新政策,进一步推进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有效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未来增长驱动力:消费升级+海外消费回流。


核心驱动:消费升级。


中国即将迈入中等收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将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产阶级,中国消费者进入消费升级的加速阶段,购买力持续提升。中国消费者是目前全球最强的购买力群体,中国人买走了全球40%的奢侈品,每年增量贡献的90%来自中国消费者。


中国免税市场增长的特殊或结构性的动力:海外消费回流。


如前所述,中国人大量的消费发生在海外,政策正在加快引导海外消费回流,扩大内需。


引导海外消费回流的利好政策持续出台。


1)2020年6月29日发布的离岛免税新政大幅驱动海南离岛免税市场扩容,增长确定性大幅提升。可谓离岛免税政策史上最大调整,包括:


总限额提升:年度累计免税购物限额从3万元提升至10万元;


单件限额放开: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有利于激发高单价手表首饰、箱包等的消费;


品类扩大:品类从38类增加至45类,增加了7类消费者青睐商品(尤其是手机等电子消费品以及酒类);


件数限制放开:销售额占比最大的化妆品的件数限制由12件提升至30件,且除化妆品、手机和酒类以外均无件数限制。


2)未来将落地的国人离境市内免税店政策,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扩容:


什么是市内免税店?


我国现有进境和离境两类市内免税店。


第一类进境市内店供本国人进境后180天内购物,免税限额5000元,由中出服和中侨免经营。由于进境市内店易影响有税零售,因此其供需均有限。


第二类离境市内店目前仅供外国人离境前24小时内购物,纯出境无额度限制,由中免独享离境市内店五城市牌照。由于出境市内店较进境店更多截留境外消费、对有税零售冲击更小,因此国家支持力度更大、品牌商供货意愿更强,如放开国人购物其空间更大。


市场的乐观预期,认为国人离境市内免税店未来的市场空间能够能达到机场免税业务的规模。


22.png


韩国市内免税店发展成功经验。


韩国通过大力发展市内免税店,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市场。


市内店目前为韩国主要免税渠道。市内免税店渠道约占韩国免税市场的85%,对应市场规模在180亿美元。韩国国人通过市内店购买免税品的销售额占全渠道比重高达 46%。


2019年,韩国免税市场规模达到213亿美元,近10年年均复合增长22%。


我国免税行业未来增长空间大。


十四五期间,我国免税行业将继续保持高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总规模有望接近3300亿元,较2020年市场规模有9倍的增长空间(2020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龙头企业未来成长空间很大!